关于2020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财政决算(草案)和202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
关于2020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财政决算(草案)和202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
一、关于2020年财政决算情况
(一)一般公共预算
1.全区收支情况。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26430万元,实际完成28177万元,为预算的106.6%,同比增长15.1%。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52017万元,执行中因上级新增转移支付补助、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科目调剂等事项,调整后支出预算为62130万元,实际完成61935万元,为调整预算的99.7%,同比下降6.6%。
2.区本级收支情况。2020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17022万元,实际完成18132万元,为预算的106.5%,同比增长18.1%。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46137万元,执行中因上级新增转移支付补助、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、补助乡(街道)支出和科目调剂等事项,调整后支出预算为52782万元,实际完成52587万元,为调整预算的99.6%,同比下降11.1%。
3.乡(街道)收支情况。2020年乡(街道)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数为9408万元,实际完成10045万元,为预算的106.8%,同比增长15.3%。乡(街道)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5880万元,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增加等,全年支出预算调整为9348万元,实际完成9348万元,为调整预算的100%,同比增长30.5%。
(二)政府性基金预算
202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000万元,主要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。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191071万元,执行中因上级补助、结余结转下年使用等,支出预算调整为468538万元,实际完成376006万元,为调整预算数的80.3%,同比增长130.9%。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。
(三)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
因示范区体制原因,示范区无国有资本收益等事项,因此未编制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;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、失业保险基金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、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在市本级管理,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宛城区托管,因此示范区未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。
(四)政府性债务情况
截至2020年底,示范区政府性债务余额199586万元,其中:一般债务余额43486万元,专项债务余额156100万元。
二、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
2019年, 示范区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批准的预算,坚持依法理财,规范预算执行,加大民生投入,深化财政改革,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,强化调控保障职能,统筹安排资金,着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。
(一)收入增长有力,在全市位次靠前。
2020年,全区收入增速从一季度起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,先后圆满完成了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一季度“开门红”、二季度“时间过半、任务过半”的要求。为巩固收入质量,从下半年开始逐步放缓,最终全年实现收入28177万元,为年初预算的106.6%,增速达15.2%,税收占比达80.9%;收入完成进度、同期增幅、收入质量全市排名均为第一。
(二)财税部门精确定位征管措施,深度挖掘增收潜力,受项目带动主体税收增长较快。
财税部门站位示范区全局,加强对土地一级开发项目、社区连线道路建设项目等重点税源监控,借改革之力加大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改征增值税、土地增值税等相关税收的清理力度,大力挖潜增收。
(三)财政支出民生和重点支出保障较好。
2020年区级刚性收支矛盾异常突出,示范区不等不靠,立足实际,统筹财力,坚持按照“保工资、保运转、保稳定、保重点”的原则,优化支出结构,加快支出进度,优先保障惠农民生各项政策落实,切实提高保障水平。加强农业、扶贫、教育、文化、社保、医疗等“三保”支出,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提高教育服务能力,扩大民生政策支出需求,健全“三保”支出保障长效机制。2020年全区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完成61935万元,教育、文化、社会保障、医疗卫生、节能环保、农林水事务、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达79.4%。
三、2021年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重点
(一)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
1.一般公共预算
元—6月份,示范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883万元,为年初预算33250万元的59.8%,同比增长41.5%。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8066万元,为年初预算27370万元的66%,同比增长53.5%,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0.9%。非税收入累计完成1817万元,为年初预算的30.9%,同比下降20.2%。
1-6月,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5957万元,为年初预算的63.9%,增长75.7%;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2555万元,为调整预算的43.1%,增长37.2%。1-6月,乡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926万元,为年初预算的47.4%,下降21%;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5945万元,为调整预算的53.5%,增长107%。
2.政府性基金预算
1-6月,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完成197490万元,为调整预算的73.1%,同比增长30.2%,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88639万元,为调整预算的81.2%,增长26%。
(二)上半年财政运行的主要特点
(一)财政收入增长有力,圆满完成“双过半”任务。全区采取有效措施,积极开展综合治税工作,大力挖潜增收,全区收入增速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,上半年一般预算收入、税收收入分别增长41.5%、53.5%。增收主要原因是:一方面受疫情冲击去年同期基数较低,另一方面今年经济恢复性增长,主要表现在税收收入增长较快。除企业所得税因去年同期辖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税收,今年工程完工税收减少,造成企业所得税负增长外(如华耀城、油田新城等项目),其他税收都大幅度增长。同时税收占比持续提高,收入结构也不断优化。
(二)基础税源底子薄弱,税收结构不合理。一是辖区内固定的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数量少、规模小,税收品种单一,招商引资项目刚刚落地,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,短期内无法实现税收。二是辖区建筑安装、房地产开发和耕地占用税等一次性税源比重相对较大,比例达到70%以上,具有不可持续性。辖区缺乏工业企业支撑,虽然收入增幅较大,但总体基数小、体量小,抗风险能力不强。
(三) 乡办收入进展不一,差异较大。乡办收入完成计划的47.4%。其中枣林办完成54.4%、姜营办完成51.5%。白河办和新店乡收入未达到“双过半”要求。收入结构显示姜营办、白河办、枣林办税收收入完成过半,但仅有枣林办非税收入同时过半,乡办收入的差异性较大,不平衡性更加明显。今年是按照新的区乡财政体制文件要求执行的第一年,各乡办需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税工作力度,强力组织收入,确保圆满完成年度收入目标任务。
(四)坚持“三保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,优先安排人员经费、办公经费及民生配套支出。全区牢固树立过“严日子”的思想,加大资金统筹力度,多渠道筹措资金,优先用于“三保”支出并确保按时足额兑付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压缩一般性开支,强化“三公经费”管理,集中财力“保工资、保运转、保基本民生”。切实加强预算支出管理,不随意调整“三保”支出预算安排。同时切实增强对“三保”风险舆情的关注、跟踪和研判,防范“三保”风险事件。
(五)财政支出平稳增长,重点民生支出保障到位。在区级刚性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,财政部门突出重点、有保有压,将有限财力优先用于义务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、精准脱贫等重点支出,确保工资按时发放,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,确保惠农民生支出落实到位。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8500万元,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7.6%。其中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社会保障、卫生健康、节能环保、农林水和住房保障等涉及民生支出方面完成累计20969万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3.6%,同比增长51.6%,财政民生保障功能发挥较好。
(三)下半年重点工作
1、突出提质增效,提升政策的精准性。一是把政府债券政策用好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,做好项目储备,加快资金使用,充分发挥债券资金作用。二是平稳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。不折不扣执行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,支持企业健康发展。切实让利于企,让利于民。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,进一步夯实财政增收基础。三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。要加强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的统筹,缓解预算压力,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,加快安排使用收回的存量资金,避免形成二次沉淀。四是把过紧日子的财政政策落到实处。进一步加大压减力度,不必要项目支出坚决取消,新增项目从严控制,挤出资金保障好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。
2、加大收入组织力度,强化收入征管。一是加强收入的组织领导,继续实行税收目标责任制,健全完善依法治税工作机制,推进依法治税工作扎实开展,加强对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、重点区域收入形势分析,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、配合,定期交换、分析、比较涉税信息,加大协税护税力度,堵塞税收征管漏洞,向征管要效益。二是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,形成齐抓共管,依法组织收入的良好局面,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,特别是部分非税收入远低于序时进度的乡办,需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。
3、强化支出管理,调整优化支出结构。采取有力措施,加强支出预算管理,确保实现精准管控目标。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,加强资金的跟踪问效,确保重点支出需要,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严格支出审核把关,加强对预算单位“三公”经费的监督指导,严格“三公”经费压减要求 。强化支出预算执行管理,加强对部门、单位支出进度的督导,加快支出进度,使财政资金尽快发挥效益。
4、加强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。一是按照河南省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要求,加快实施步伐。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,规范预算单位自行办理授权支付业务,方便预算单位办理资金支付。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,实现财政资金安全、高效运行。二是加强财政内部沟通协调,进一步规范支付流程,优化支付程序,提高资金支付效率。三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。进一步落实债务风险预警、限额管理和债务信息月报制度。加强政府债券资金管理,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。四是严格落实财政直达资金管理规定,加快直达资金的支付管理。五是严格财政对外借款管理,认真清理财政对外借款,建立规范的财政对外借款管理机制和到期预警机制,防范财政运行风险,增强财政的保障能力。